-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 展覽概況
-
一、 背景
為了更好地研討和解決中國面臨的水問題,在國內眾多專家的支持和努力下,中國水論壇(原稱為“中國水問題論壇”)已經成功舉辦十屆學術研討會,分別由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學、鄭州大學、河海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黑龍江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承辦。中國水論壇最早於2003年由武漢大學等單位發起,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等機構主辦,從第四屆學術研討會開始,使用統一的論文集封面和排版格式,使用統一的會標、會旗和辦會模式,逐步形成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水問題研討方面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得到廣大學者的積極參與。詳細情況可登陸網站:http://www.cwtic.org.cn。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將於2013年11月15-17日在廣州召開,由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共同承辦,將以“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為主題,從多學科交叉、多學科視野深入研討。正如前十屆所做的一樣,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將盡力搭建好2013年度水科學學術交流平台,以期為經濟/社會/環境科學發展過程中的水支撐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和智力支持。
二、 主題與內容 主題: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 大會將圍繞“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主題,展開多學科、多角度的深入探討和交流。 主要議題: 1. 氣候變化與流(區)域水循環 1)流域水循環機理 2)流域水循環與地表水文過程 3)氣候變化的流域水文過程響應 4)快速變化環境下的區域水循環特征及地區差異性 5)沿海諸河流域水循環變化 6)流域地表水文過程變異理論研究 2. 區域水資源配置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 水資源配置理論與方法 2)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水資源配置 3)水資源承載力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4)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 5)水資源保護 6)水-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水資源管理 3. 水與工農業生產 1)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條件下區域水安全 2) 流域水土資源配置與調控 3) 需水管理與節約用水 4)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典型汙染對流域水安全的影響機理 4. 水與災害 1) 幹旱、洪澇災害 2) 水土流失及次生災害 3) 河口區鹹潮入侵災害 4)風暴潮災害 5)水環境與水汙染 6)流域水旱災害及水汙染預警/管理與應急處理 5. 城市化過程中的水問題 1) 城市水循環及洪澇 2) 城市面源汙染控制 3) 城市水資源高效利用 4)城市內澇問題及可能解決途徑 6. 流(區)域水生態文明 1) 區域水生態安全指標體系和生態補償 2) 生態與環境需水的理論與實踐 3)流域生態水文過程 4) 人類活動對水生態的影響 5)水體健康與水生態修復 6)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水生態管理
三、 論文提交與出版 擬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正式出版。部分論文將選送《水資源研究》發表。歡迎廣大同行踴躍投稿和報名參會,報名回執表見附件2。 第一作者限報送一篇論文。論文請勿涉及保密問題。入選論文正式出版時,主編者有權對論文進行文字加工及必要的刪改。 論文文稿請用MS Word系統錄入排版,用E-Mail發至會議秘書組,具體要求詳見附件3。
四、 優秀青年論文評選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會議期間將組成評委會,評出10篇優秀論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學會頒發“中國水論壇2013年度十佳優秀青年論文獎”證書。 (1)評選對象:35歲以下(即1979年1月1日以後出生)青年科技工作者、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 (2)評選要求:參加青年優秀論文獎評選的代表,必須是發表在論壇論文集上論文的第 一作者;必須提交論文全文;同時必須是在論壇上宣讀的作者;在會前規定時間內上交申請表1份(網站下載,見下網址)。 (3)詳細內容請瀏覽:http://www.cwtic.org.cn 五、 論文推薦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論文評審委員會將對所有稿件進行評審,篩選部分論文在《水資源研究》上發表,並挑選部分論文向其他期刊推薦。若論文被收錄,要求作者在文末標註“感謝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推薦”字樣。推薦後被收錄論文的版面費將按所推薦刊物的具體要求收取。 六、 會議費用 會議註冊費包括會議資料費(食宿及往返旅費自理),收費標準如下。 費用類別 收費標準 論文版面費 住宿費 普通代表 900 120元/頁 套房 888/天 標間 440/天 脫產研究生 500 120元/頁 套房 888/天 標間 440/天 隨行人員 400 七、 重要日程 2013年1月31日前 發出會議一號通知 2013年5月10日 發出會議二號通知,通報會議安排及各主題召集人 2013年11月10日 參會回執的最後截止時間 2013年10月15日 發會議三號通知,通報開會地點與日程安排 2013年10月20日 提交會議論文全文的截止時間 2013年11月15-17日 會議時間 八、 會議初步安排 會議將於2013年11月15-17日在廣州舉行 時 間 主要議程 參與人員 2013年11月15日 全天報到 參會人員 2013年11月16日上午 開幕式 全體參會人員 2013年11月16日 特邀報告 報告人:邀請專家 2013年11月16日晚上 中國水論壇協調會 本屆會議組織委員會委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 2013年11月17日上午 分會報告 報告人:國內相關學者 2013年11月17日下午 分會報告 閉幕式 報告人:國內相關學者 全體參會人員 2013年11月17日下午起 會後考察 考察代表
九、 會場安排及會後考察 會場、住宿、飲食 會議地點:廣州華金盾大酒店(待最終確定) 掛四星 大會組委會統一安排食宿,費用自理。 大會不安排接站,具體報到路線將在第2輪通知中告知。 不住宿代表,如需要在會議用餐,請報到時與會務組聯系,按餐費標準收費。 會後考察 線路1:珠江夜遊150元/人(包自助晚餐); 線路2:港澳遊(自備簽註) 線路3:港台遊(自備簽註) 線路4:海南環島遊 十、 聯系方式 1、論文收集 聯系人:張強 電 話:13760869877 E-mail:zhangq68@mail.sysu.edu.cn 聯系人:林凱榮 電 話:15918771991 E-mail:linkr@mail.sysu.edu.cn 傳 真:020-84114575
2、報名參會與贊助事項 聯系人:孫乾惟 電話:13681269939 傳真:010-63381345 E-mail:zhongguoshuiluntan@163.com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中山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組委會秘書處(郵政編碼:510275) 備註:11月正值廣州氣候適宜之季,請參會代表盡快報名,以便預定住房和準備會議資料。
大會組織委員會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1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學術指導委員會與組織委員會
學術指導委員會
顧 問:(排名不分先後) 錢正英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楚漢 (中國科學院院士) 劉昌明 (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學鈺 (中國科學院院士) 汪集旸 (中國科學院院士) 程國棟 (中國科學院院士) 薛禹群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陸大道 (中國科學院院士) 孫鴻烈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 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 秦大河 (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宜瑜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仲禮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檀棟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丁德文 (中國工程院院士) 謝禮立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圭白 (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玉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九林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文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誌愷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丁一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佩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雷誌棟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佑楣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超然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登華 (中國工程院院士) 曲久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胡四一 (水利部教高/副部長) 王秉忱 (國務院原參事) 張勇傳 (中國工程院院士) 孟 偉 (中國工程院院士) 鄭守仁 (中國工程院院士) 茆 智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 席: 王 浩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建雲 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工程院院士 副主席: 郭生練 武漢大學教授 湖北省副省長 王光謙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 康紹忠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 超 河海大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 夏 軍 武漢大學教授,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 委 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蔡慶華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曹升樂 (山東大學土木建築與水利學院/教授) 陳 喜 (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陳建耀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陳勝宏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陳守煜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陳亞寧 (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研究員) 陳元芳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程春田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程根偉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 崔廣柏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鄧 堅 (水利部水文局/教高) 鄧家泉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教高) 丁 晶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 董增川 (河海大學/教授) 段青雲 (北京師範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學院/教授) 馮 平 (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傅旭東 (清華大學/教授) 郭 玉 (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教高) 胡和平 (清華大學/教授) 何承偉 (廣東省水利廳/總工) 黃 強 (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黃國和 (華北電力大學中加能源環境院/教授) 紀昌明 (華北電力大學水資源所/教授) 賈紹鳳 (中科院水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 賈仰文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研究員) 姜 彤 (國家氣象局/研究員) 金菊良 (合肥工業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靳孟貴 (中國地質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李保國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李懷恩 (西安理工大學/教授) 李紀人 (水利部遙感中心/教高) 李麗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李萬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授) 李義天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李永平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李致家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劉國緯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 劉廷璽 (內蒙古農業大學水建學院教授) 柳 林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千人計劃/院長) 馬光文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 馬秀峰 (黃河水利委員會/教授) 鈕新強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 龐忠和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秦伯強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 邱瑞田 (國家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教高) 阮本清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芮孝芳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沈 冰 (西安理工大學水電學院/教授) 宋長青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授) 宋獻方 (中科院陸地水循環及地表過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陶 貞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王本德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 王根緒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教授) 王國安 (黃河水利委員會/教授) 吳吉春 (南京大學水科學系/教授) 吳永祥 (南京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教授/副所長) 吳澤寧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教授) 謝新民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水資源研究所/教高) 謝正輝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 許唯臨 (四川大學/教授) 許新宜 (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 楊大文 (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教授) 楊建東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 楊金忠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楊曉柳 (北京大學/教授) 楊誌峰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余鐘波 (河海大學/教授) 曾光明 (湖南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張發旺 (國土資源部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教高) 張海侖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 張幼寬 (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周惠成 (大連理工大學土木學院/教授) 周建中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朱黨生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教高) 朱爾明 (中國水利學會/教高) 左 強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
組織委員會
主 席: 陳曉宏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副院長 陳永勤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系教授、主任 夏 軍 武漢大學教授,國際水資源協會(IWRA)主席 遊贊培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教高、董事長 王現方 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教高、院長 孫乾惟 中國水利技術信息中心 主任 委 員:(按姓氏拼音排序) 曹建廷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高工) 陳 驥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助理教授) 陳 進 (長江科學院教高/副院長) 陳 曦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陳敏建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 陳森林 (武漢大學教授) 陳興偉 (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 陳曉軍 (長江水利委員會副主任) 陳遠生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處長) 程曉冰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司教高/司長) 程曉陶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防災所教高/所長) 叢培桐 (華南農業大學水利學院教授/副院長) 戴長雷 (黑龍江大學寒區地下水研究所教授/所長) 鄧 偉 (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丁永建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方創琳 (中國科學院區域與城市規劃設計中心教授/主任) 馮 起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主任) 甘 泓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員水資源研究所教高/副所長) 高彥春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葛全勝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韓洪軍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教授/系主任) 郝振純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何新林 (新疆石河子大學教授/院長) 賀纏生 (蘭州大學西部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院教授/主任) 黃國如 (華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副系主任) 黃介生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院長) 康躍虎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副主任) 匡尚富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高/院長) 雷廷武 (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主任) 李國敏 (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主任) 李瓊芳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 李原園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教高/副院長) 梁 川 (四川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 劉 恒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副院長) 劉 毅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劉春蓁 (水利部水文局教高) 劉德富 (湖北工業大學教授/校長) 劉國東 (四川大學水文及水資源工程系教授/主任) 劉吉臻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校長) 劉九夫 (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水資源研究所教高/所長) 劉祖發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副院長) 馬 軍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學院教授) 馬藹乃 (北京大學遙感所教授) 馬柱國 (中國科學院東亞區域氣候-環境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副主任) 梅亞東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副院長) 莫興國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南忠仁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副院長) 倪廣恒 (清華大學水文水資源研究所教授/所長) 龐進武 (水利部教高/副總工) 任 理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 任立良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教授/處長) 邵明安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員/所長) 邵益生 (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市水資源中心研究員/主任) 沈福興 (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教高) 宋松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萬 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副校長) 萬育生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教高/常務副主任) 王 乘 (河海大學教授/校長) 王 棟 (南京大學水科學系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教研室教授/主任) 王 玲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水資源科學研究院教高/院長) 王乃昂 (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院長) 王忠靜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副院長) 吳誌峰 (廣州大學地理學院教授/院長) 伍新木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主任) 夏自強 (河海大學教授) 謝 平 (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副主任) 熊立華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水文水資源系教授/系主任) 徐宗學 (北京師範大學水科學研究院教授/副院長) 許崇育 (挪威奧斯陸大學地學系教授) 許士國 (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顏 勇 (水利部水資源司水資源規劃處高工/處長) 楊啟貴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教高/總工程師) 楊永輝 (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楊悅鎖 (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長江學者) 姚治君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副主任) 張光輝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副總工) 張捷斌 (中國科學院水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 張祥偉 (水利部規劃計劃司教高/處長) 張學成 (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水資源研究院教高/總工) 周念清 (同濟大學教授) 周買春 (華南農業大學水利學院教授) 左其亭 (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秘書長:張強 (中山大學地理學院水資源與環境系教授/主任) 秘書組成員: 遊燕、劉丙軍、林凱榮、江濤、王大剛、塗新軍、陳誌和、於海霞、 熊育久、楊麗、周明波、呂娟、白艷、陳濤、申易鑫 附件2 報名回執表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報名回執表
單位蓋章 日期: 年 月 日 單位名稱 地 址 聯系人 E-mail 姓 名 職 務 固定電話 手 機 發言: 是 否 提交論文: 是 否 住宿: 是 否 住宿要求:單住 間,合住 間,共 間,入住時間 日 會議發言題目: 。約15分鐘 費用總計 ¥: 元 大會指定賬戶 眾合達(北京)國際信息咨詢中心 帳 號 1100 1019 5000 5301 5607 開 戶 行 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宣武支行 傳真有效,可附表 聯系人:楊 麗 手 機:13693142521 E-mail:sky_tiankong@126.com 傳 真:010-63381345 附件3 稿件要求 1.內容要求 論點明確,數據可靠,文字練達。 2.格式要求 論文請用中文MS Word2003或2007版本錄入,上下邊距2.54cm,左右邊距1.91cm(即word默認邊距) 題 目(三號黑體居中)、作者(四號仿宋居中)、作者單位(五號宋體居中,含城市名稱、詳細地址、郵政編碼並用逗號分開) 摘 要(小五號宋體字+Times New Roman,1.15倍行距)中文摘要忌指示性,並勿超出500字;英文摘要要求實質性內容 關鍵詞 中文關鍵詞:3~8個,各詞間用“;”分隔 基金項目(篇首頁腳註)註明基金、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篇首頁腳註)包括作者出生年、性別、籍貫、單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 正 文(五號宋體字+Times New Roman,1.15倍行距)文章可分段落;正文 一級、二級、三級標題分別為1、1.1、1.1.1 ,編號左起頂格,後空一字;文中所用計量單位,一律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並用英文書寫,如km2,kg等。面積請勿用“畝”表示,而要換算為公頃,用hm2表示。文中年代、年月日、數字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表 格 (表名:小五號宋體+Times New Roman)表格請制成三線表,直接列入文內,並在表上標明中英文表題。 插 圖 (圖名:小五號宋體+Times New Roman)插圖請繪制清晰,在正文中留出插圖位置,並在圖下標明中英文圖題。 參考文獻(文題小四號黑體居中,其它為小五宋體+Times New Roman)按文中出現順序用方括號上角標(如[1])標註,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a.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b.期刊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c.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 [序號] 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原文獻主要責任者.原文獻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d.報紙文章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e.國際、國家標準 [序號] 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f.專利 [序號] 專利所有者.專利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出版日期. g.電子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及載體類型標識].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h.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 [序號] 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 參與對象
-
主題: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
大會將圍繞“流域水循環與水安全”主題,展開多學科、多角度的深入探討和交流。 主要議題: 1. 氣候變化與流(區)域水循環 1)流域水循環機理 2)流域水循環與地表水文過程 3)氣候變化的流域水文過程響應 4)快速變化環境下的區域水循環特征及地區差異性 5)沿海諸河流域水循環變化 6)流域地表水文過程變異理論研究 2. 區域水資源配置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 水資源配置理論與方法 2)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水資源配置 3)水資源承載力與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4)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 5)水資源保護 6)水-生態-經濟協調發展的水資源管理 3. 水與工農業生產 1)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條件下區域水安全 2) 流域水土資源配置與調控 3) 需水管理與節約用水 4)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典型汙染對流域水安全的影響機理 4. 水與災害 1) 幹旱、洪澇災害 2) 水土流失及次生災害 3) 河口區鹹潮入侵災害 4)風暴潮災害 5)水環境與水汙染 6)流域水旱災害及水汙染預警/管理與應急處理 5. 城市化過程中的水問題 1) 城市水循環及洪澇 2) 城市面源汙染控制 3) 城市水資源高效利用 4)城市內澇問題及可能解決途徑 6. 流(區)域水生態文明 1) 區域水生態安全指標體系和生態補償 2) 生態與環境需水的理論與實踐 3)流域生態水文過程 4) 人類活動對水生態的影響 5)水體健康與水生態修復 6)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下水生態管理
-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 參展費用
-
費用類別 收費標準 論文版面費 住宿費
普通代表 900 120元/頁 套房 888/天 標間 440/天 脫產研究生 500 120元/頁 套房 888/天 標間 440/天 隨行人員 400
- 第十一屆中國水論壇 註意事項
|